編者按:阿里巴巴集團COO張勇在“青年領袖時間”論壇演講,他認為:未來零售商業有兩個坐標,第一點是消費者連接方式變化,讓互聯網有了很快的傳播效應。第二點是互聯網對商業的影響更本質是供應鏈組織方式的變化。
演講全文如下:
我們做市場的團隊很多時候開會,我上次開會說在座90后站起來,站起來幾個,在座85后請站起來,站起來幾個。今天盡管阿里巴巴發展在過去15年發展非?,但是我們今天所做的行業,我面對的市場都需要用一個年輕的心和創新的心態去做。我經常說在公司里邊我應該算是70后,在公司里面已經很老了。我們看的更多85后、90后擔當重任。特別是面對市場的時候能夠通過完全不一樣的方式能夠形成跟用戶的連接,包括品牌的宣傳還有用戶的互動,來創造完全不一樣的用戶體驗。
今天講這個題目很寬泛,從電子商務看到一些商業的變化。在阿里巴巴做電子商務,我在阿里8年,我看到整個電子商務的變化還是非常的巨大。這幾年整個變化有點勢不可當的趨勢,F在我們看電商對商業的變化,我們看今天我們在哪里?到今年年底,現在已經12月份了,我們可以很高興的說,電子商務所帶來的整個交易,整個銷售的規模在整個商品零售總額當中已經超過10%。這在2014年第四季度不成問題,隨著我們雙11的571億,前兩天雙 12很火爆,我們搞了線下,把所有老太太都跑到超市搶東西去了,整個可以反映出電子交易包括電子支付非常蓬勃發展的一個趨勢。
10%這個數字聽起來,我記得07年的時候0.98%,高了很多,實際上還有90%還沒有滲透。大家會問說到底世界會怎么發展,是不是幾年前王健林和馬云打賭,線上和線下誰干掉誰?電商會不會超過半壁江山,超過50%,經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自己感覺其實到10%到20%這樣的比例我覺得從現在的線上銷售模式來講這個比例仍然會上升。
我們今天看廣義是10%,但實際上我們分行業來看其實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滲透率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比較高的品類像電腦、手機、服裝,包括快銷品,紙尿褲、奶粉這些品類整個網上銷售很多高的已經到了30%到40%。更多的一些消費者日常消費頻率比較高的品類,也有一些消費頻率比較低的品類,比如說女孩子喜歡在網上逛買衣服,但是很少有女孩子每天都買。但是有些東西是每天都要買,每天必須要消耗,比如說食品。你吃的魚、肉、水果這些東西, 我想每天都要買。這一類的食品、生鮮品類的比重還是在5%,比較低,這個行業面臨巨大的機會。
單純網上消費不現實,我舉賣汽車輪胎的例子, 我們網站做了小小變化。以前說淘寶什么都能買,汽車輪胎也能買到。但是我們想一個問題,有多少人買了輪胎會自己裝的?會自己換輪胎的。普通開車人,至少我自己都不會,買了輪胎肯定要找一個汽車修理點去給我裝。用戶整個消費鏈路是怎樣的,我們把線下能夠涵蓋到的汽車服務站,4S店的位置信息和他提供的服務做了聚合。買輪胎的人除了挑輪胎,在網上買這個輪胎之外,他也可以選一個就近他方便的汽車維修站來訂購一個服務,就是這么簡單。整個物流很簡單了,物流不需要把輪胎送到家里、送到公司,送到學校,如果送到家里、送到公司、送到學校這都讓人比較崩潰的事情;旧线@個輪胎肯定是送到你指定要去裝的點去。整個消費體驗比原來網上單純說消費這樣一類的食物商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整個品類發展來講,我們看到整個商業的發展,其實電子商務在中間網上銷售的占比在不斷的上升。我另外要說其實如果最重要來看線上和線下誰能干掉誰,我覺得這個話題其實是無法討論的話題,所有商業形態,我們看到各行各業都在希望做一些改變,都在希望用互聯網的思想和互聯網的技術能夠去武裝自己的產業和更新自己的產業。最終能夠實現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大家討論比較多,我總結成為通過這樣的改變,通過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能夠跟消費者連接變得更有效率。
講到消費者連接,我們講大家所謂傳統商業的連接是什么?就是開店,以前我碰到一個品牌,剛剛開始淘寶商城,我出去招商,很多品牌看到我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互聯網可以聊聊,也許有美好的未來。我們聊的話題就是你在線下有多少店,很多品牌很自豪說我有一萬家店、五千家店,你有幾萬家店,在今天中國這么廣闊的國土面積,這么大的人口,你很難覆蓋到很深的區域。有一些快銷品深度分銷做的很好,他能夠分銷到村鎮這一級,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做到這樣。原來整個對用戶連接是通過豎狀渠道分布實現的。